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名词及术语解释 |
[字号:大 中 小] 2013-05-03 阅读次数:1988 |
1.地表水: 流过或静止在陆地表面的水。 2.富营养化: 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变化,以至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 3.富营养湖: 湖水中氮、磷等生物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种类少但生物量高的湖泊。 4.化学需氧量(COD):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水样时,在水中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的该氧化剂的量。计算时折合为氧的质量浓度,以 mg/L表示。 5.重络酸盐值(CODcr): 用标准步骤以重铬酸盐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 6.高锰酸盐值(CODmn) 用标准步骤以高锰酸盐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 7.生化需氧量(BOD): 在特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以 mg/L从表示。 8.五日生化需氧量(BODs): 采用20℃培养5天的生物过程需要氧的量。 9.总有机碳(TOC): 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 10.总磷: 以水中可被强氧化物质氧化转变成磷酸盐的各种形态磷的总剂量。 11.污水扩散器, 沿着管道轴线设置多个出水口,使污水从水下分散排出的设施称为污水扩散器,其形状有直线型,L型和 Y型等。 12.放流管: 由陆上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送至扩散器的管道或隧道称为放流管。大型放流管一般在岸边设有竖井。 13.污水海洋处理: 放流管加污水扩散器合称为污水放流系统;将露水由陆上处理设施经放流系统从水下排人海洋称为污水海洋处置。 14.初始稀释度: 污水由扩散器排出后,在出口动量和浮力作用下与环境水体混合并被稀释,在出口动量和浮力作用基本完结时污水被稀释的倍数称为初始稀释度。 15.混合区: 污水自扩散器连续排出,各个瞬时造成附近水域污染物浓度超过该水域水质目标限值的平面范围的叠加、(亦即包络)称为混合区。 16.污染物日允许排放量: 指本标准涉及的每种污染物通过污水海洋处置工程的日允许非放总量。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