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城乡环卫释放“生态红利” |
[字号:大 中 小] 2015-08-21 阅读次数:813 |
漫步临沂临港区,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满目青葱。“以前这里是个垃圾堆,现在改造成了文化广场,成了村民跳舞健身的好地方。”壮岗镇大河西村村民王其远感叹道。这个“变废为宝”的成功案例,只是临沂临港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一个缩影。通过强化措施、创新方法,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转化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 严抓保洁队伍建设,高质高效提升环卫水平。每天天一亮,保洁员厉明德就准时出现在关山西路开始工作。“道路怎么清扫、达到什么标准都是有规定的。”厉明德说。据了解,临沂临港区不断充实保洁队伍,目前共有保洁人员375人,这些城市的“美容师”遍布全区各个角落,精心呵护着城市的“美丽容颜”。同时,该区定期开展环卫保洁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保洁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制定了保洁员管理制度,划分责任区域,安装环卫公示牌,明确工作时间,加强监督,确保实现“定点投放、定时清运、日产日清”。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步入了规范有序、高质高效的运行轨道。 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必须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该区投资2000余万元,先后在4个镇各建设1处8吨水平式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备4辆8吨生活垃圾勾臂车、10辆3吨生活垃圾勾臂车、1辆道路清扫车、1辆8方道路冲洗车、379个3立方生活垃圾方箱、532个240升塑料垃圾桶……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为“美丽临港”保驾护航。山水灵动、整洁靓丽的临沂临港区正散发出城美乡美的无穷魅力。 “环卫工作共同参与,美好环境人人受益。”在临沂临港区,一句句深入人心的动员标语成了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百日攻坚战”等一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全区城乡居民环卫意识不断提高。“现在电视上、报纸上天天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就是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一样干净、一样美。”当被问及什么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时,坪上镇三村村民薄峰脱口而出。“干部喊,群众看”曾是困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中梗阻”。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临沂临港区发放征求意见稿、明白纸10万余份,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赢得群众全心支持、全员参与,形成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强大合力。 “以前垃圾随手丢,现在都养成了好习惯,放到垃圾箱里,村里村外都干净。环境好了心情也好。”大山社区居民王清华说。潜移默化中,临沂临港区城乡居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卫生习惯。城乡环卫一体化催开了乡村文明灿烂之花,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得到全面提升。如今,“美丽临港、人人负责”的风尚理念在临沂临港区蔚然成风。该区形成了人人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人人动手建设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环境卫生治理容易保持难,为保长效,临沂临港区构建起区、镇、村三级(社区)环卫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督查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全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成立专门环境卫生督查小组对4个镇和27个社区根据标准进行考核,区财政根据考核成绩,按分值确定实际补助金额。实行“每日监督、每周抽查、每月考核、年终总评”制度,做到业务督察考核结果与经济目标挂钩。 同时,充分发挥“天网工程”监控系统作用,实现对村居环境保洁视频监管全覆盖。利用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随时受理居民对城乡环卫一体化问题的投诉监督。“除了正常的督导检查,我们还加强暗访督查,对各村街道、沟边等卫生死角及周边垃圾堆清理不彻底等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拍摄,在区电视台、报纸公开曝光并通报,要求被曝光单位限期整改。”临沂临港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组长徐伟强说。通过督察、曝光,该区投入300多万元,集中清理历史遗留垃圾点470余处,清运垃圾5000多吨,历史遗留垃圾得到全面清理,城市的美丽气质由内而外优雅绽放。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