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
[字号:大 中 小] 2013-12-20 阅读次数:1299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12月 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用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留住蓝天白云 会议指出,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科学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大战略性生态工程,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当代人受益。 力推四大重点工程构筑生态保护屏障 会议通过《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要求将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完善生态监测预警预报体系,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使支撑民族长远发展的“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 会议通过《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会议指出,要突出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构筑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会议听取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汇报。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推进二期工程实施,继续提高中央造林补助标准。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治沙造林,凡达到技术标准的,均可享受相关补助。统筹推进防护林更新改造,在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开展试点。强化后期管护责任,严厉打击和查处乱砍、乱垦、乱牧、乱挖及乱用水资源等违法行为。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沙产业和林下经济。 会议通过《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对东北、蒙新、青藏、云贵和东部五大湖区水质较好湖泊进行分区保护,加强入湖河流污染防治,有序推进湖泊休养生息。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确立长效机制 会议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更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方式,着力构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机制,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和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确立推动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和考核评价机制,使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见到实效。 据新华社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