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开建最长惠民“红色公路” |
[字号:大 中 小] 2013-02-25 阅读次数:1555 |
记者从临沂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临沂最长的“红色公路”——— 沂南马牧池至蒙阴垛庄红色旅游公路于日前开工建设。这条公路将沂南县红色教育基地与蒙阴县孟良崮纪念馆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带动蒙阴、沂南两县经济发展,方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 据悉,该路位于沂南县、蒙阴县境内,路线呈南北走向,北起沂南县马牧池党员教育基地,南至蒙阴县垛庄镇京沪高速公路出口,全长约25.4公里,其中沂南县境内16.35公里,蒙阴县境内8.99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建大桥3座,沿途经过沂南县马牧池乡、依汶镇、孙祖镇、双堠镇和蒙阴县垛庄镇五个乡镇,受益人口近20万。 该公路建成后,可以将沂南、蒙阴两县的红色旅游景点直接连接,之前从沂南马牧池到蒙阴孟良崮路程接近40公里,建成后将使路程缩短15公里。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这条公路对于开发蒙阴、沂南两县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将起到重要作用,也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方便了沿线群众生产生活。 记者从临沂市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在红色公路规划设计时,本着“便民优先、生态优先、安全优先”的原则,专门为沿线途经的所有村庄规划了与主路连接的“村村通”公路,以最大程度地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使其成为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实惠的“富民路”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路”。 延伸阅读: 二梨峪村民: 盼着这条路能让我们富起来 22日,记者沿着正在施工的崎岖不平的山路前行。正在感慨山路崎岖的时候,几个近30米高的桥柱子屹然矗立在山与山之间,而在桥柱子的不远处,就是一个名叫二梨峪的村庄。 二梨峪三面环山,这样的地理结构给人一种逼仄感,而且严重阻碍了这个村子的发展,村民房屋的材料并不是常见的红砖,而是用石头砌成的,这石头也正是村民从山上凿下来的。在村民房屋的后面,还有用水泥和石头砌成的窖子,而且家家户户都有。 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这些窖子都是水窖,这里三面环山,非常地缺水,家家户户弄水窖,汛期时,用水窖存贮山上流下来的水。一个水窖大概有30方水,村民一年用水就指望这个水窖,水对于村民来说十分珍贵的。“因为村里到处都是山走不出去,所以我们村穷,甚至于喝水都是问题。以后我们村里有了这架在山中间的高桥,肯定能越来越富。”张大爷感慨地说。 就是这样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庄,惟一出行的路就是1米多宽的“村村通”。看着施工队来到村里劈山凿路,二梨峪村的村民不敢相信桥还可以横跨在两座山之间,为了目睹这一“奇观”,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拿着马扎,坐在距离施工现场不远的地方,想亲眼见证一座桥的诞生。“看着村民还在用水窖,就知道这个村有多么落后。这样一个穷乡僻壤,还有谁愿意来发展经济?所以必须把这条路尽快修好,让沿线村庄的经济得到发展。”负责该桥施工建设的沂蒙交通有限公司的赵彦刚经理说。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