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掀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紧跟中央步伐,牢抓历史机遇,在2009年获批山东省唯一“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城市基础上,2014年成功申报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临沂 市委、市政府以绿色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为指引,着力践行“两山理论”,先后编制了《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临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等,配套了16个专项规划,出台了150多个政策文件,并积极推进实施。
临沂市将生态文明理念深深烙印在了临沂城市发展的每一步,打造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共存,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的新样本。
铁腕治污
护航绿水青山
由于历史原因,临沂市产业中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经济总量占比较高,各类小型加工企业面广量大,给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很大压力。近3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实施铁腕治污,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临沂样本”得到广泛认可。
实施最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掀起一场大气治理的“环保风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七,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8位,优良天数增加14天。
以齐抓共管构建环保大格局。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交通疏导、秸秆禁烧、燃油控制、燃煤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工作同步推进,网格化监管落实到乡镇和村。
以深化“治用保”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沂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近年来持续改善,连续10年达到国家边界断面水质考核要求。
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动能转换
如今,临沂人有了随手拍摄蓝天白云晒朋友圈的习惯。人们随之发现,美原来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它来自临沂市委、市政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动能转换的执着信念和坚定措施。
今年9月21日以来,费县连续公布了四批板材企业关停取缔名单,共有396家“小散乱污”企业被关停,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淘汰落后产能,才能倒逼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费县有关负责人说。
为切实实现生态发展,临沂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共有2646家“散乱污”企业被“两断三清”。出台史上最严的主城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退城入园”方案,三年要求退出60%产能。对产业发展前景好污染物排放低的产业,通过搬迁实现转型升级,实施动能转换。
培植生态体系
实现绿色发展
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万亩板栗硕果累累,山楂、柿子摇曳枝头,整齐的石板房与天然的山水组成了一幅淡雅相宜的美卷……这里是兰陵县融合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扶贫开发打造的旅游景点压油沟村。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普通的沂蒙小山村,甫一推出就十分火爆,纷至沓来的游客们给这里从事农家乐、民宿的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去年2月,临沂市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单位。临沂市以此为契机,出台22条支持措施,推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路径转变。近年来,临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50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50强等。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一个更有魅力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正在临沂建立。从城市到乡村,临沂换了“新活法”。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叫响全国。工业方面通过实施转型升级“1+11”行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新兴产业高精发展,全市工业能耗大幅降低,工业用电量下降6.2%,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达到27%。
临沂市还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成果。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有关领域的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生态文明美,老区面貌新。在感受临沂风景如画和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一个宜游、宜居、宜商的大美新临沂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来源:大众日报
|